水土保持通报

期刊导读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_黑土区坡耕地玉米秸秆还田水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秸秆还田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功效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以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创新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第3章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秸秆腐解过程及养分释放规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

    3.1.2 试验设计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秸秆残余物重量变化规律

    3.2.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秸秆残余物中纤维组成变化规律

    3.2.3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秸秆残余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释放规律

3.3 讨论

    3.3.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秸秆残余物重量变化

    3.3.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秸秆残余物中纤维组成变化

    3.3.3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秸秆残余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变化

3.4 小结

第4章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计

    4.1.2 研究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4.2.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4.2.3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

    4.2.4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全钾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变化

    4.3.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土壤氮含量变化

    4.3.3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土壤磷含量变化

    4.3.4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土壤钾含量变化

4.4 小结

第5章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设计

    5.1.2 研究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5.2.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5.2.3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三相比的影响

    5.2.4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土壤容重变化

    5.3.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土壤孔隙度变化

    5.3.3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土壤三相比变化

    5.3.4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变化

5.4 小结

第6章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坡耕地的水土保持作用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设计

    6.1.2 研究方法

    6.1.3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水土保持作用

    6.2.2 水土保持特征指标与土壤物理及肥力因子相关性分析

6.3 讨论

    6.3.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水土保持作用

    6.3.2 水土保持特征指标与土壤物理及肥力因子相关性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文章摘要: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约有60%的旱作农田为坡耕地。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的不合理生产经营活动,该区域目前水土流失严重且呈发展加剧的态势,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已有研究表明秸秆覆盖还田能够降低溅蚀,增加土壤入渗,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当前东北实施的黑土地保护工程,多将秸秆通过翻耕深埋于亚耕层。已有研究多聚焦于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的恢复作用,而东北黑土区秸秆还田的水土保持作用尚不清晰,少有报道。本研究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