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通报》
整体上来看,随着环境保护理念得越发成熟,国内水土流失治理环境越发良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开展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1]。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带有一定特殊性,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层面的影响更是十分巨大。不得不承认是,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相对复杂和困难,其能够对水土保持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十分多样。大型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容易诱发具体环境问题的产生。鉴于此,探寻出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强化策略十分必要和重要。
1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运行,枯水季节内甚至有河道断流现象发生。水源于土壤颗粒间空隙内存在,水的流动随之改变土壤位置,进而降低土壤的蓄水能力,显著减小枯水季节的水量,加大洪水季节水量,导致旱灾、洪涝等灾害的发生,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一般来讲,水土流失问题更容易出现于植被较为缺乏的山区。一旦有暴风雨天气出现,且植被数量不足,地面将难以有效截流水流。土壤不具备较强的蓄水能力,显著增大山洪灾害的发生率。因此,相关人员需切实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科学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2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特征
2.1 点状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特征
首先,点状水利工程具有工序繁杂、体量较大以及施工周期较长等特征,如水库、塘坝等。由于其施工周期较长,极易受到恶劣自然天气的影响,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其次,通常情况下,点状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交通条件与现场环境并不理想,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较长时间的施工准备,如场地的整平与清理、运输道路的修建等。同时,由于准备阶段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且工期较长,所以有必要做好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以此来避免或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后,点状水利工程的开展会对多个方面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会占据大面积的土地资源,极易加剧水土流失的现象,动植物生态系统也容易遭受破坏。
2.2 线状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特征
灌溉工程、供水工程等属于线状水利工程,且该类型的工程项目具有施工线路长、施工条件多变、施工环境较差以及施工周期较长等特征。由于线状水利工程的施工线路较长,途径的自然环境也都不尽相同,所以对施工现场的要求更加严格,如取料、弃渣等场地的选择应特别谨慎与科学,从而规避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问题。
3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3.1 完善工程规划设计
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水利施工方案和流程,最大程度降低对地表的扰动和影响,遏制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具体实践中,相关人员需将单体工程的使用功能、景观功能、生态要求等内容纳入考虑范围。如渠道衬砌防渗设计时,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避免过度减少输入损失,而将适量土质沟渠保留下来。一般情况下,防渗衬砌运用于设计水位线以下区域,而将生态护坡运用于水位线以上区域,这样衬砌防渗工程的生态功能可得到发挥,能够有效补给地下水。同时,防渗衬砌处理主要灌溉渠道,将无砂混凝土、干砌石等运用于排水沟中。要对排洪沟末端水面进行扩大,促使湿地范围得到扩展,这样能够有效拦截水体氮磷等污染物。水面蒸发又可以对局部小气候进行调节,地下水供给也可得到增强。衬砌材料方面,要对混凝土、浆砌砖等材料的使用量进行控制,对生态廊道、生态孔洞等科学设置,通过台阶、斜坡的合理设计,促使水流速度得到减缓,渠岸坡动植物生长环境得到优化,这样不仅生物多样性得到维持,渠道水体自净能力也可得到增强。要严格控制田间道路宽度,尽量将砂石路面结构运用过来。相较于砂石结构,混凝土路面将会显著减弱地表持水功能[2]。
3.2 制定水土保持措施时要注重因地制宜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若是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可以分为点状与线状两种类型。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要对工程区域的土层构造进行研究,在确保土地能够适应水利建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合适的水土保持规划,并将规划切实落实。例如,可以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这两种措施各有各的功能优点,且功能属性也各不相同,若是能够将两种措施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实现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可以对施工区域的性质进行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加以落实。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植被的覆盖面积,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区域土地的抗侵蚀能力,优化生态环境,为地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