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通报

期刊导读

写在黄土地上的论文记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5
·专业户园地···专业户列传·艰苦创业造福后代●我叫陈汝刚,我弟弟叫陈汝强,都是山西省交城县岭底乡魏家沟村农民。我今年63岁,全家6口人,只有两个全劳力。我弟弟62岁,是个退伍军人,左腿高位截肢,至今一直过着单身生活。1983年,我响应党的号召,在本村承包了面积60亩的一条小流域几年来,我领着全家老小,顶着严寒酷暑,洒下了数不清的汗水,硬是在红砂岩坡上修出2j条石坎梯田,栽种果、桃、梨、杏树179l株,栽植杨树2000株,直播油松20亩,共完成治理面积48亩,累计投-I-5000多个。近年来,果树开始结果受益,1988年收入4000元,1989年收入8000元,1990年水果总产可达7500公斤,收入可望达万元。我弟弟陈汝强凭着一股顽强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承包的7亩荒山坡上,动土石方1500立方米,造田j亩,栽植各种果树470棵,用材树lo oo棵,1990年收入lo oo元,为造福后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造福后代承包治理荒山我们村是个穷地方,没有矿产资源,也没有乡村企业,人们主要靠种地过日子,生产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用,人均收入不足200元。多年来,人们靠跑外做工、下煤窑挣钱来弥补生活。1983年,上级号召群众承包治理小流域,乡里村里规定:谁承包治理,30年内收入归谁,可以转让,可以继承。虽有了优惠的政策,可就是没人愿意承包治理·60·中国水土保持1990.12荒山。人们主要有两个担心,一是怕政策变;二是受益周期长,自己栽树不能乘凉。当时我觉得,几年来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已经证明,党和政府的政策是不会变的;退一步讲,即便政策改变了,修下的地,栽下的树,还是我们魏家沟全村人的财富。象我们这个耕地少得可怜的山村,唯一的希望就在荒沟荒坡上,只有把荒坡变成宝坡,穷村才能变成富村。栽果树绿化荒坡是我久有的心愿,我很小的时候就盼望自己能在山坡上栽树种果。在旧社会,自家没山没地,解放后,土地集体化了,我植树造林的愿望都不能实现。现在土地承包到户,政府又有这样的好政策,正合我的心愿。我虽然年纪大了,可自古以来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这辈子享受不到的留给后人去享用,也心满意胜我就用这些道理,统一了全家人的思想,第一个提出申请,向村委会承包了小流域。我的举动启发了我弟弟陈汝强.1LJ85年他也承包了7亩荒坡进行治理。当时,村里人对这件事议论纷纷,认为他完全是瞎胡闹。有人干脆劝他谠:“赶快退包吧,你的生活有村里包着,一个人还怕过不了日子?”我弟弟陈汝强坚持要干.他说:“人活着不能只依靠驯人.而应当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为后人留下点财富。”他不管别人的议论,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以愚公移山精神治山造田我承包的小流域叫“神堂沟”,山坡陡峭,下大雨时泥沙顺流而下,坡上本来很薄的一点土,被一层层地流失掉,有的地方山岩裸露,乱石滚滚。要治理这样的荒坡,有很大的难度,但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豁出老命干,不治好这条小流域,决不下山。1983年冬季,承包合同签订后的第二天,我就带着老伴、大儿、儿媳上了山,安营扎寨干起来。从那时开始,一年四季每天早饭午饭吃在地头,不论是炎夏还是寒冬,都凌晨上地,天黑收工。几年来,除遇大雨天、大雪天或生病卧床外.我们全家人天天在山沟里干活,就是过春节时,也是早晨吃完饺子后继续劳动。我们治山的工具很简单,每人凭着一把镐头、一把铁锹、一条扁担和两个箩筐,把山上的石头一块块集中起来,再一块块垒成石堰,修成梯田,把河滩沉积的泥土,一担担挑上山坡,垫在地里。我们凭着一个肩膀两只手,镐头磨坏一把又一把,扁担挑断一条又一条,手上老茧在层层加厚,张开了一道道裂缝,疼痛难忍时,就用胶布粘起来继续干。大儿子支持不下去了.带着媳妇进了县城,开起了照像馆,山上就留下老伴及小儿子和小闺女。说实话,我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干完一天的活到家累得晚上睡不着觉,有时也思谋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这时,地区、县里和乡里的领导多次来看望我,鼓励我,县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局等单位也经常派技术人员来指导,这些都给我坚持治理增添了无穷的力量。1987年,我16岁的儿子患了自血病,我又要请医生看病,又要买药,还要看护孩子。事情多,心里急,但上山干活的事,却一天也没有耽误。.有时忙完看病的事,我也要上地里走一遭,才觉得放心。后来儿子不幸病故,我痛苦异常。人常说,“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这是人生再大不过的悲痛。我当时的心情是难以言述的。可是,在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