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通报》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影响其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美国大平原上大面积的农田被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灾害。1935年起美国开始成立土壤保持局进行水土保持研究,之后各国开始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水土保持学科的高等教育。我国的水土保持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水土保持与沙漠治理两个专业,在20世纪末合并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简称水保专业。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开设以“水土保持”命名的专业,包括台湾地区在内开设该专业的中国本科院校有20余所。
由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连续8年被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评为五星级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同时也是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一流建设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科教学体系在专业中不断发展,经历了对口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阶段(1984—1998年)、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阶段(1998—2000年)和广适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阶段(2000年以后)[1],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在全国有带头模范作用[2]。本研究将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部分国际开设相关本科专业的高校从学科体系、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国外高校包括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普度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田纳西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及日本鸟取大学。
一、水土保持相关学科培养目标对比分析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和城市化建设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理念和要求逐渐提高,水土保持概念的外延性正在扩大,以往的水土保持多是针对山丘区和风沙区由水力、重力、风力等作用形成的侵蚀环境进行治理[3],现在的水土保持概念渐渐渗透进入生活的每一部分,因此水土保持学科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有利于水土保持学科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要求水土保持学科培养方案与时代的结合,培养方案的方向与目标对学科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整个本科教育教学阶段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和如何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等重大问题[4],所以对学科体系培养的研究对比也是分析学科体系完善、健全、先进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由于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以及地质地貌、气候等导致的水土流失危害程度的差异,各国建立的水土流失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科研重点均不同。美国的普度大学、佛罗里达大学水保相关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土壤侵蚀、流域管理及水保工程措施;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主要侧重对水文和环境生态的研究;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主攻土地复垦和水保农业方向;在亚洲,日本的鸟取大学专长于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我国高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3种基本类型:(1)以林业生态建设为核心的课程体系;(2)以水保工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3)以农业生态建设为核心的课程体系[5]。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得到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部分院校所属水土流失类型分区及方向特色。我国更加注重对水保工程的林草、工程措施[6]的科学研究与应用以及防沙、治沙的理论实践,各个高校因地制宜制定,主要致力于解决区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问题。例如黄土高原一直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水土保持研究重点区域[7]。
二、水土保持相关学科学时学分对比分析
学时,即教学的时间,包括总学时和单门课程的学时。课程学时是课程设置的基本单元,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课程学时的确定除了受课程本身内容的多寡、授课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之外,还与课程体系中课程门数的多少有关[8]。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与学时相关,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习结果都会以学分的形式呈现。因此对学科体系学时学分的研究对比是分析学科体系完善、健全、先进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通过资料查询、数据整理汇总,得到国外大学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相关专业学时学分体系(表1)。
表1 国外大学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相关专业学时学分体系
调查显示,国外学科专业很少有像中国水土保持专业这一专业术语,而是与水土保持近似的专业名称,如水土科学、水科学、国际陆地及水资源管理等专业名称。除了诸如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水土保持相关专业实行三年学制外,北美和日本等地知名高校的水土保持相关专业(如:美国普度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马丁分校、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及日本鸟取大学)都实行四年学制,必修学分介于100—130,总学时介于1500—2000,无论学分还是学时都低于我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