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通报》
尽管亚马逊将于7月18日起停止为中国的第三方卖家提供服务,但它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只是,国外电商已全部败离中国市场。
亚马逊强调的是,这并非全部的业务撤离,它在中国的海外购、Kindle、云计算等其他业务不受影响,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发展决心不会改变。
事实上,亚马逊早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商,其市值常与苹果、微软、谷歌等几个科技公司相提并论,但失去中国市场对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来说,无论怎样都是一种缺憾,好在对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来说,没什么影响,因为它早就没了存在感。
砍掉无竞争力业务合乎商业逻辑
与在全球市场的总体表现大相径庭,打败天下无敌手的亚马逊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路却越走越窄。
当美国的网民年增长率到达惊人的2300%时,贝索斯更加坚信,互联网将改变买与卖的方式。
亚马逊网上商城以图书品类横空出世,每卖出一本书,贝索斯挂在办公室的铃铛就要响一次,很快,铃铛就响得不能停歇。亚马逊网上商城上线一周,就收到了1.2万美元订单,几周后,铃铛下岗。
2004年,销售额逼近70亿美元的亚马逊斥资7500万美元收购中国本土在线购物网站卓越网,高调进军中国市场,此时,淘宝、京东羽翼未满。2008年,亚马逊在中国的电商市场份额一度达到15.4%,这是它在中国市场的辉煌时刻。
2013年以前,亚马逊财报中还可以见到亚马逊中国业务的成绩,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业务被划到了“国际(海外)业务”一栏。
消费者研究公司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天猫和京东2018年占据了中国市场81.9%的份额;易观数据显示,亚马逊滑落仅为0.6%,不足1%;据公开信息,亚马逊在中国的仓储中心从2015年的13个,关到只剩北京和昆山。
虽然亚马逊已事实上放弃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但它仍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
不管是早期在资本市场讲“中国亚马逊”的故事,还是近几年越来越明确的科技公司定位,京东与亚马逊极为相似,但两家公司的市值到今天都难在一个水平,股价最低时,京东市值仅为亚马逊的零头。
中粤金桥联合投资创始人罗浩元说“亚马逊中国是所有外来电商平台里做的最好的了,其他外来的电商企业早就离场,但亚马逊既然无力与中国本土电商竞争,抽身并专注它更强的业务合乎商业逻辑。”
确实如此,亚马逊在零售、媒体、物流、技术层面都有深度布局,今年2月市值一度超过苹果、微软、谷歌,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体量相当于两个阿里,其市场表现足够撑起人们对它未来发展的信心。
全球通用打法中国市场失灵
就和审美观存在差异一样,中西方的“电商观”非常不同,这直接导致了商务手段的迥异,也造成了亚马逊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严重水土不服。
亚马逊的电商业务在美国非常成功,接手卓越网后,美国模式全部照搬中国。然而,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使用习惯不同,中国消费者可选择的电商也很多,当中国版的“亚马逊”让他们稍感不适,纷纷弃用,亚马逊的电子商务业务在中国市场越来越默默无闻。
在谈到亚马逊败走中国电商市场时,“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被广泛认同,亚马逊中国虽有中国团队负责运营,但决策权牢牢掌握在美国总部。
“别说独立自主运营,即便定制一个中国化的页面和UI,都需要经过冗长的流程”,这样的吐槽很多年前就已传遍江湖。
此前李开复也曾表示,因为处在不同的商业法则下,美国的同类公司在中国很难成功,中国最好的公司在美国胜算也很小。两套平行的商业法则就像是平行宇宙。
但是,机会在中国市场稍纵即逝,亚马逊这种呆板的模式,让它失去了对一线市场的敏锐感知和及时应对。比如,中国电商热衷“造节”,并将其演变为冲业绩、扩规模的常规玩法,但亚马逊非常佛系,极少参与,其步步为营的打法,在中国本土电商各种“混不吝”式的冲击下不堪一击。
“入华15年,市场份额从最高时的15.4%跌至不足1%,对亚马逊这样的‘洋电商’而言,深谙中国市场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著名观察家王冠雄说,“阿里、苏宁等零售巨头显然更懂消费者、更懂中国市场的本质。”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面对国内复杂多变的市场,亚马逊中国不仅有阿里、京东老牌对手,这几年又冒出了拼多多、云集、贝店等各类社交玩法的新电商,正所谓‘亚马逊中国不是不努力,而是对手太强大’,亚马逊错过了很多‘风口’机会,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