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通报

期刊导读

浅谈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现状及防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5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起点K0 +000.000 位于铜仁坝灌溪,直接连接正在建设的杭瑞线大兴至思南高速公路,经茶店镇、万山特区高楼坪乡、玉屏县亚鱼乡、田坪镇,终点K57 +248.974 位于大龙镇,与已建成通车的沪昆线鲢鱼铺至三穗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56.926 km。本段共设铜仁南、万山、七里冲、大龙四座互通立交。铜仁坝灌溪至玉屏大龙高速公路于2010年9月开始动工,10月全线动工建设,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3 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施工期环保监测报告将作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专项验收的必备资料。主要对铜大高速公路进行了施工期监测,对沿线的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实地监测和调查。

2 水土流失现状调查

2.1 水土流失现状调查

(1)弃方量较大的弃土场是否修建防护、排水设施,如排水沟、挡渣墙等。

(2)对大型跨河桥梁施工中的弃渣有无直接倾入河内,对敏感水体的河流水质是否造成影响,长隧道施工中的弃渣是否运至弃土场。

(3)弃完以后的弃土场是否进行恢复,比如:植被恢复、耕地恢复等。

将重点针对紧靠河流及生态敏感区附近所涉及的弃土渣场进行抽样调查,并针对调查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2.2 调查结果

本次施工期监测,监测人员对铜大高速公路弃土(渣)场进行部分抽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铜大高速公路各标段弃土(渣)场调查一览表标段 弃土(渣)场名称与桩号与路基位置关系 弃土(渣)场概况5 K25+000杨堤江弃渣场 路左,50 m渣场选址周边为开阔地带,设计弃土(渣)量为4万m3,弃渣来源主要为路基挖方,现已弃渣2 万m3,表面已压实,已修建挡墙。6 K40+100 3 号弃土场 路左,100 m渣场选址侧面为山体,占用部分农田,设计弃土(渣)量为9.8 万m3,弃土来源主要为路基弃土,现已弃土6 万m3,表面已压实,未修建挡墙。8 K54+600 路右,20 m渣场选址在凹地地形,三面环山,占用部分农田,设计弃土(渣)量为8 万m3,弃土来源主要为路基弃方,现已弃渣3 万m3,表面已压实,未修建挡墙。

3 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措施

3.1 主线防治区

本区包括公路主线的挖方边坡、填方边坡、桥梁、隧道及公路两侧。本公路所经区域为中低山丘陵区,沿线挖填量大,高填深挖路段较多。水土流失防治工程主要包括路堤防护工程、路堑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土地整治工程、植物措施工程等。

在主线施工过程中,由于高路堑边坡路段较多,石方开挖时应充分重视挖方边坡的稳定性,宜选用中小炮爆破,确保边坡表面平整、稳定;隧道洞脸开挖要尽可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风化较严重、节理发育或岩层产状对边坡稳定不利的岩体,宜选用小型排炮微差爆破,控制炸药用量,以免引起土石松动;爆破后,应及时清理坡面的松石、危石,并使坡面顺直平整。施工中尽量做到填筑到设计高度并碾压密实后或边坡开挖到设计高度、坡度时即采取防护措施,以使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挖方段的截水沟有条件的应在开挖边坡至设计要求后立即兴建。

由于受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限制而不能立即采取防护措施的填方路段,为避免降雨对裸露边坡击溅产生的土壤流失和地表径流对路堤边坡的冲刷现象,可用草包在路堤边坡底部临时防护或根据地形条件在地势相对较低处设临时土沉淀池。降雨时当地面径流夹带的泥沙排入沉淀池后,由于流速减缓,使一部分泥沙沉积下来,在沉淀池出水一侧设土工布围栏,再次截拦泥沙,雨后及时清理沉积泥沙弃入临时堆放场。当路基防护工程完工后推平沉淀池。

在桥梁施工中严禁将钻渣及建筑垃圾倒入河道,以免增加河道淤积,影响行洪,必须保持河道水流通畅。在桥梁施工完成后的围堰拆除中要将筑堰土石及时清除至临近集中堆放,避免其残留河道形成阻水或散失于河道中增加河道的淤积量。

本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除主体工程已设计的措施外,重点是加强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护及水土保持管理。本区绿化时应做到绿化场地清理、选苗、定点放线、种植、幼林检查及补植、抚育管护等工作。

3.2 临时设施防治区

临时设施主要为临时房屋、施工便道(便桥、便道)、临时弃渣场等,分布于公路沿线,均为临时占地。该区的防治措施以施工期的临时防护、施工后期的土地整治和复垦为主。

上一篇:塔里木盆地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