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通报》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输电线路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送电线路,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成为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目前,电网公司全面推进“3C绿色”电网建设,环境保护建设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 输电线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1 合理选定输电线路的走廊
减少输电线路走廊的宽度,沿线开发各种类型的房屋、保护区以及各种电压等级的弱电通信工程、输电线路以及光缆、公路、铁路,对输电线路路径的选择愈来愈难。所以,输电线路在主系统和规划要求的容许下,尽量采用多回路设计或者同塔双回。在西方国家,双回路或者多回路线路用得比较多。为了缩短输电线路走廊的宽度,双回路和多回路的线路中,最好采取占线路走廊比较小的垂直导线排列形式,而单回路的线路最好采用猫头塔和酒杯塔,同时还可以采用边相“V”串和中相“v”串等。在对低电压与高电压的同杆进行架设时,低电压应当在下方架设,缩短走廊的宽度,减少电磁的干扰[1]。
1.2 保护输电线路走廊里的天然植被
降低输电线路对天然植被的破坏。以往输电线路工程在需跨越树木时,惯常做法是采用砍伐方式,即在输电线路走廊范围内“剃光”地表,损毁森林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在增加工程建设资金耗费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保护代价。最近几年,国家层面开始严格控制对森林植被的滥砍滥伐,在高严要求下,输电线路工程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在跨越树木时选择高跨方案,依据树木不同的自然生长高度,来具体确定线路跨越树林的弧垂、对地的距离以及杆塔的撑高。高塔跨越方案大幅减少植被破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地面状态,该方案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能降低投资,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2 输电线路建设中水土保持策略
2.1 植物措施设计
(1)一般规定
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在架空线路保护区和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不得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和供电安全的树木、竹子等高杆植物。
(2)立地条件分析及树草种选择原则
根据线路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分析项目区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0℃积温、多年平均降水量、雨季时段、线路沿线海拔、土壤类型、土层平均厚度及pH值等。根据所处地区自然条件,按照“适地适树(草),因害设防,经济可行”的原则,栽种水土保持树(草)种。
(3)种植技术
1)种草
草种播种前对场地进行土地整治,采用面状整地,结合耕翻最好施有机肥和磷肥,整平耙细,要求土地干净无杂草。草籽在施工结束后的当年或次年春季播种,播深3~4cm,撒播后覆土1~2cm,并轻微压实。种子级别为一级,发芽率不低于85%,种植密度应结合项目区水热条件确定。
2)种树
灌木苗为1~2年生工程苗,栽植密度参照《造林技术规程》(GBT-2016),采用40cm×40cm穴状整地,株距2.0m,林下撒播草籽绿化。植树季节与方法:栽种时间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可安排在施工结束后的当年或次年春季进行。抚育管护:适时将树穴中的杂草除去,松土、正苗。一年后调查苗木成活率,成活率低时应及时补植;定时修枝;加强抚育管理[2]。
2.2 余土处理
(1)就地摊平处理
输电线路塔基挖方一般较少,应尽量采用就地摊平处理。在摊平处理过程中,应结合占地类型和地势地貌,采用适宜可操作的办法。如在耕地区域,可就地消纳,但堆土高度不宜超过0.5m,且不能影响耕作;坡地,可全部就地消纳,必要时可砌筑挡土墙;平坦区域,将余土在塔基范围内堆放成龟背形,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果余土不产生溜坡,尽量不布置挡墙措施;地势低洼区域,余土堆放在塔基范围内,基础顶面出露至少0.2m,场地不得积水。塔基区域不能就地摊平时,还可考虑施工便道消纳。
(2)外运综合利用
余土不能就地处理时,优先采用外运综合利用并在施工前取得综合利用协议文件,少设弃渣点。余土外运综合利用方式应征求当地乡镇、村委会意见,并取得意向性协议,在现场调查过程中还应落实余土综合利用场地中心点坐标,同时做好现场图片采集工作。